中国文化从古至今沿袭五千年未曾中断,期间发展出了林林总总的文化著作,包罗玄学、民俗学、音乐等,其中《易经》既是哲学,又是国学与玄学之作,有着“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现代社会,研究易学之人多至难以细数,只是易学与科学之碰撞却仍属奇趣,因此科学家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 关于易经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易经》为阐述天地时世间之万象变化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充满辩证思维的哲学作品。
通常,《易经》会被人们看作是占卜之书,其实并非未卜先知,而是在《易经》中有“天人合一”之思想,宇宙万物与人类为同在,两者相互感应,相互影响。
古人占星观天象以尽人事实则是在探索宇宙与热人类之关联,古人通过这种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观,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一系列理论以解释万物。
《易经》则正是对于这种依存同在关系作了系统性的阐述与规律总结。
看似神秘玄幻,实则均来源于自然与社会文明,其中融合了哲学、科学、文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知识。这也是《易经》为何能拥有如此高而稳的文化地位之缘故。
《易经》共分作三部—《连山》、《归藏》、《周易》,其中《连山》为《易经》之首,也是最早出现的易学作品,目前公认其出现时间为世界出现后的天皇氏时代。
为何取名“连山”也有一番说法,据《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曰连山。”
如今提起命理分析,很多人都会想到五行八字,即金木水火土之相生克,但《连山》却并不采用此种方法,其是通过一年四季之六气、六甲之值与三元九运为方法来预测判断吉凶变化。
《易经》之第二部为《归藏》,据传其同为天皇氏所作,亦有人认为为轩辕黄帝所作,虽说法不一但都可判断其出现于远古时代,是古人之智慧结晶。《归藏》以坤为首卦,有人称此乃“归藏”之名来源。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十五号秦墓中出土了三百九十八枚易占简,共四千多字。经过比对与研究,有专家学者认为其为《归藏》,早前,人们已在《新论正经》中得知《归藏》共约四千三百言,因此,当年出土的易占简应该便是较为完整的《归藏》。
《周易》为《易经》第三部,包括《经》与《传》三部分,出现于秦汉时期。
与前两部相比,《周易》则更为有名,在汉代时,人们便将之视作儒家经典之首。
《易经》的三部作品中,可谓各有千秋,其中使用的占卜方法与卦象不尽相同,甚至有背道而驰的地方,前两部在汉代后便难以寻迹,唯有《周易》流传至今。
- 杨振宁批评《易经》
2004年的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对《易经》大加鞭挞,引起了广泛热议。
杨振宁认为《易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与审美,以至于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历程。
首先,他认为《易经》是近代科学无法在中国出现的罪魁祸首之一。他表示《易经》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只有归纳而无推演的思维均是近代科学无法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易经》最大之特点即为始终认为天地自然与人是共通的,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规律。
但近代科学却是打破此种关系的学问,近代科学一直强调的是万物有其原本的生存发展规律,自然与人类的发展规律是各自独立的,人事之中无法事事都与天地自然相提并论。
至于归纳与推演法,《易经》中仅有归纳法而无推演法。举例如“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均是在谈归纳,因为“象”为总,《易经》总强调“象”。
明代学者徐光启曾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得的数学著作。
欧几里得在其使用的便是推演法,按理说这样一部著作这么早就出现于中国应能对中国的科学发展起到难以言说的影响,但出奇的是译作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实就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
杨振宁还表示,汉语作为世界上少见的单音语言,与《易经》有密切关联。
他提出,世界上的原始语言与成熟语言几乎都是复音的,他认为中国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的语言或许也是复音的,只是后来受《易经》影响渐渐变成单音。
《易经》中的卦名均为单音,杨振宁指出目前被认为意义重大的字几乎都是单音的,这样的结果是《易经》长久以来潜移默化造成,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汉语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首先可直接体现于审美上。
《易经》中的卦名几乎都为单字,且我们都知道古代文言文通常一个字便能代表多重意义,文言文素来也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而这一切都可能是与《易经》有关,毕竟《易经》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足以对后世造成此种影响。
另外西方绘画的写实与丰满与中国的留白、清淡及强调意境大有不同。中国人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绘画中喜爱追求超逾画面的意境,即来源于精神的气质。
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喜爱精简、符号化与抽象化,这种审美体现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客观而言,杨振宁的这番言论唯有第一点为批评,但已足以引起不快。
在论坛上,大多数人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同杨振宁的说法,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敢公开阐述观点。
- 来自国学圈内的反击
杨振宁批评《易经》过后,很多来自国学圈内人士纷纷开始“护犊子”,他们指责杨振宁根本未理解《易经》,不成熟的言论不足以使人信服。
针对杨振宁所说的《易经》没有推演法思想,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当场即反驳杨振宁演说太多纰漏。刘大钧称《易经》中有大量占卜算卦之理论,《周易》 便是一本算卦书,算卦就是一种推演。
刘大钧
国学大师曾仕强亦曾《易经》中处处可见科学思想,首先它是公认的辩证思维著作,另外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多种学科理论,很多领域包括科学都有《易经》的影子。
在国学圈内,《易经》总是有着无法亵渎的地位,他们几乎都认可《易经》与科学有所关联,且影响了科学发展。
曾仕强
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我怀疑《易经》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期留下来的,因为它的科学、哲学道理太高明了”。
但《易经》是否真的如此高明呢?这一问题千人千面,或许跳出国学圈能得到更客观的评价。
中国著名学者董光璧认为中国虽无逻辑学,但却有着与西方不同的逻辑系统,这种逻辑系统也有其优势所在。
其次,杨振宁称近代科学无法在中国出现的原因并非简单地受《易经》影响,而是由于当时的制度问题,是统治者的过错而非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易经》自是有其文化地位,杨振宁的分析也不无道理,但近代科学为何不在中国出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用《易经》解释未免太单薄了。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686198427122191616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