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王娟】今年是德国统一30周年,虽然人们普遍认同统一后的德国很多方面比以前更好,但不少东德人仍然会怀念昔日生活和文化中的点滴,而一些没有亲历过两德分裂时期的人则对未曾见识过的东德社会带着几分好奇。在柏林,仍旧有很多让人想起东德时代的东西,折射出人们的怀旧情结。
东德老品牌
东德老品牌食品畅销
东西德正式统一后,来自西方的商品迅速涌入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当时的东德产品一度被认为是造型粗糙、质量低劣的代名词,摆在货架上再无人问津。直到1990年代中期,东德人开始思念陪伴他们成长的好产品,于是一些被西德企业并购的东德老品牌,带着充满感情的广告宣传语再次出现在市场上,其销售额和地位也随着人们的怀旧需求而持续提升。
“东德情结”其实很多时候来自难以改变的“东德胃”。在东德生活过35年的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因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在两德统一后的很多年,她仍然习惯囤积食品,家里餐桌上还经常出现东德特色的酸辣浓汤、俄罗斯烤肉和匈牙利炖菜。笔者现在生活在柏林,超市里常见的食品就有不少是东德老品牌。比如,1856年创始于萨克森—安哈特州的气泡酒品牌“小红帽”,目前每年可售出数百万瓶酒,在德国气泡酒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0%。“包茨纳”牌芥末酱也是最有名的东德产品之一,现年销量3600万罐,占全德国23%的市场份额,工厂所在地包岑市还建有一座“芥末酱博物馆”,各年代的芥末罐头和芥末食谱都在展示之列,甚至可以在一个芥末柜台品尝特殊口味的酱料。
在东柏林最繁华的亚历山大广场附近,今天还有一家专门经营东德商品的名为“东部包裹”的小店。这个名字里也藏着一段历史——德国统一前,住在西德的人给东德亲友邮寄装着衣物、西方食品和其他物资的包裹就叫“西部包裹”。东德的“隆多”咖啡是小店里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在价格和质量上不输西德咖啡,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东德小汽车与怀旧之旅
“卫星”牌小汽车是东德的国民车,被东德人昵称为“特拉比”。因为当时西方世界停止对东德出口钢铁,造成钢材短缺,所以车体是用合成树脂、棉花纤维和布料构成的热固性塑料制造的。“特拉比”缺点颇多,引擎技术滞后,动力不足,速度慢,噪声大,尾气污染严重,但它却是东德人彼时的唯一选择,后来成为集体记忆。“特拉比”生产耗时久,因此从1957年诞生至1991年停产,总产量仅有370万辆,当时想要拥有这样一辆汽车,通常需要在预订后等待数月甚至数年。柏林墙倒塌后,曾有成千上万的东德人开着小巧单薄的“特拉比”,在车身的剧烈震动、隆隆巨响和阵阵白烟中,穿越边界前往理想中的西德,也留下了记录一个时代的经典情景。
东德国民车“特拉比”
今天,“特拉比”俨然成了代表东德的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怀旧载体,现存柏林墙遗址“东边画廊”上有一幅著名的小汽车冲破围墙的涂鸦作品,象征了东德人民对于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据统计,德国近年仍有大约3万辆登记在册的“特拉比”,不仅受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青睐,车迷们还成立了专门的俱乐部,定期聚会和交流心得。
笔者经常在街头看到花花绿绿的“特拉比”小汽车,这是在柏林很受欢迎的名为“特拉比车队”的城市旅游项目。在出发地点“特拉比世界”停着近百辆改装过的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汽车,游客可以任选一辆自己喜欢的,跟随导航员自驾或作为乘客游览,途经柏林墙、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街、柏林大教堂、红色市政厅、柏林电视塔、查理检查站等东德地标景点。
东德主题博物馆里的旧时光
柏林有多个以东德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为主题的博物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2006年开馆的坐落在施普雷河畔的“民主德国博物馆”,它有超过25万件藏品,大部分都来自热心市民的捐赠。展览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假日等版块,以互动、娱乐和科学的方式讲述东德的方方面面,亮点包括在原版“特拉比”轿车中模拟驾驶、模拟东德国家安全部审讯室场景、摆满可触摸的老物件的厨房和起居室以及帮助孩子了解历史的体验类游戏和老玩具等。
无独有偶,柏林海勒斯多夫区有一座原样保留下来作为博物馆的东德公寓,它是该地区4.2万座“板式建筑”之一,房屋中的所有建筑材料、家具陈设和生活用品都来自东德时期。潘科区“文化酿酒厂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东德日常生活”,则通过日常物品、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等形式,展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德人在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中的生活状况。
东德怀旧情结的出现,主要源于统一后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很多东德企业和产品就此消失,大量人员失业。不少人面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迷茫或失望,认为自己曾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被忽略和否定,因此想要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安全感,通过追忆过去的“幸福时光”来短暂忘却现实境遇的不如意。时至今日,两德分裂带来的伤痕尚未痊愈,东、西部在经济方面的差距仍然明显,横亘在人们精神与心理上的鸿沟也未彻底消弭,“统一”之路其实还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