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种尘缘,一齐割拚(舍弃)”,古诗中的这句话,是对出家人的统一白描。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却在出家后,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涉足凡尘,读MBA,他不仅注册了数家公司,还主动将少林寺的经营模式推向商业化……
释永信的“离经叛道”,换来的是世俗的争议,随着争议而起的,还有各种似真似假的传言,比如:释永信与某名校女子生养私生子,与某女法师有染,在郑州豪掷4.5亿买地……
释永信对待争议的态度颇像《寒山拾得问对录》里,拾得的答话:
“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释永信的“忍”,颇有点让世俗无所适从,多年后,无数曾经骂过他的人,竟开始为他说话道:
“释永信虽将圣佛变得世俗化了,却也振兴了佛教,还间接让少林文化走向了世界,他做出的贡献是无人能比啊!”
对于这些为他说话者,释永信也表现得不喜不悲,他只继续着他的“离经叛道”,似乎一切的声音都与他无关似的。这样的释永信,多少也让人更加疑惑:他究竟是怎么炼成的?他离经叛道,究竟是明心见性,还是利欲熏心?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都得回溯源头才能找到。
释永信生于1965年,他的俗家名字叫刘应成,他的祖籍并非河南,而是安徽。所以,对于扎根河南的少林寺而言,他多少算是“外来的和尚”。
释永信还叫刘应成时,就因痴迷少林功夫,而在16岁那年,即1981年,央求父母送他去少林寺学功夫。到了少林寺后,释永信拜了“文和尚”释行正为师。当时的少林非常没落,释行正见他出家意志坚定,欣然收他为徒。
释行正
释行正双目失明,他只好委托一位名叫郝释斋的武术宗师教导释永信武艺。郝释斋记忆力惊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因精通拳术,他还被尊称为“少林活拳谱”。
可他教人武艺有个特点:只在夜间教,白天从不教授。之所以如此,自然与少林武功历来六耳不传(不得有第三人在场)等原因有关。
也因为习武从来是在夜间,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释永信会少林功夫。
释永信刚入少林时,少林的颓败气息让他咋舌:僧人全靠耕种勉强为生,遇上灾荒,他们不得不四处化缘。
释永信心里很纳闷:僧人本应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可他们连活命都难,如何谈这些?
就在释永信满是疑惑的当口,一部名叫《少林寺》的电影火了,这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一经上映就掀起热潮,“少林功夫”也因此走红。一时间,洋人们竟也跟风学起少林功夫来了。
少林寺
释永信敏锐地觉察到:少林在人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名寺,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含义的文化象征。
在八十年代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他们内心深处的“尚武”精神也被激发。
可此时的释永信根本没考虑如何将“少林”的品牌发扬光大,他一心忙着和师父学习,少林功夫最火爆的几年里,他在学艺的同时,参学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处。不断的历练中,他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也跟着发生了巨变。
1984年再度回到少林寺时,他依旧侍奉师父释行正左右。此时的释永信依旧年轻,可他的眼里多了几分坚定,他做事的果敢也开始慢慢显现。不久,他被推选为少林寺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协助行正方丈处理日常寺务。这实际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已经被当做重要接班人培养了。
释永信并非行正方丈的首徒,他为何会得到如此殊荣呢?这一切还得归咎于释永信的性格,他的性格强势,做事从来说一不二,只要认定的事,就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行正方丈阅人无数,他非常清楚:他的这种性格,堪担大任。
释永信
所以,早在1984年,行正方丈就曾经对释永梅、释永乾等人说:
“我要是当上方丈了,我就让永信当家,你们要维护他。”
1987年8月,行正方丈圆寂,死前,他叮嘱释永信“要设法重振少林”,释永信含泪点头应承。之后,年仅22岁的释永信得师衣钵传法,继为嵩山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47世、永化堂上第33代法嗣,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如此年轻,就担此重任,很多人都为释永信捏了一把汗:他能服众吗?他又将如何重振少林?
谁也没想到,释永信会从少林文化入手:他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
确定从少林文化入手后,释永信还主动出入红尘,他开始进行各种接待和外访,凡是需要他出面的,他一定到场。
一开始,释永信并没有真正探索出“有利于佛教事业发展的生存模式和发展空间”。事情没办成,他却反而因为“出入红尘”招致了不少非议,他并未辩解,但他后来在某次采访中的一句话,却间接解答了他决定“出入红尘”背后的真实想法,他说:
“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
释永信这句话,颇有点像《西游记》里观音菩萨对唐太宗说的话: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唐太宗听了这话后,派玄奘赴西天取经。而释永信则在说完这话后:彻彻底底步入了红尘。
释永信入红尘有多彻底呢?除了读MBA外,他还主动结交一流的商人,就连娱乐圈的人,他也频繁结交。释永信关注社会热点,他用手机、电脑,甚至开始了以“释永信师父”为名的个人社交账号,他还在网站卖少林武功秘籍,筹拍以少林为主题的影视剧。他还将自己的书法,以明码标价15万一幅的价格出售。
释永信书法
对了,他还协助少林寺建立了自己的中文网站。没错,他在让整个少林寺也完全走到红尘里。
行到此,释永信已经离世俗眼里的“和尚”越来越远了。越来越不像“和尚”的释永信却一步步让少林的名气大起来了,在他的运营下,少林寺开始盈利。随后,千年古刹开始迎来一轮接一轮的整修。
而在内部结构设置上,少林也越来越趋商业化了:少林寺设立外联处、寺务处、少林寺网站等机构,还拥有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少林影视公司这两家商业化运作公司。
最让俗尘有些无法接受的是,商业化运作下的少林寺内,到处都是“功德箱”,他们还引进了可以扫二维码捐款的现代化“功德箱”。
释永信的种种,让民众质疑:和尚入了红尘,当真比老虎下山还可怕,利欲熏心了。
质疑没有阻止释永信前进的步伐,1999年8月,释永信升为少林寺方丈。升为方丈这年,他年仅34岁。
摸索的过程中,释永信也遭遇过很多失败。
2004年前后,释永信结识了婷美集团副总裁戴赛鹰,他计划与少林实业公司合作开发保健品。第一个产品叫做“少林神芝”,将灵芝与茶叶调和,药方、批文、品牌由少林提供,投资由婷美在内的三家企业一同完成。
这一次,释永信出现了误判了,他以为:只要加上少林的牌子,简单加一点概念,就应该不愁销路,而真实情况是:“少林神芝”这个产品惨败了。
事后,释永信痛定思痛,从这次失败确定了一件事:“简单去贴这个牌子,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好的结果。”
后来的释永信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逐渐坚定了一个想法:“要与社会主流对接,需要一流的伙伴。”
摸爬滚打中,释永信还坚持:只要谈生意,就必须和商家签署协议。对此,他曾这样解释道:
“按照传统习惯,地方政府下文僧人进驻就可以了,我感觉那样没安全感。派一支僧团过去了,千里之外,等游客多了,他感觉不需要你和尚了,就给我撵跑了怎么办?或者做不好的话也把我撵跑怎么办?用协议的形式确定寺庙的法人地位,确定我的权利,他就不好撵我呀。”
很多和释永信打过交道的商人都坦言,有时候,他更像一个商人,如果不是因为那身袈裟,或许,他们真会把他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商人。
释永信
能和商人打交道的释永信,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从来游刃有余,他能清楚判断团队中每个人的特点。每次团队里的人出现意见不和时,他总是能一句话就化解他们的争执。
有一次,一位僧人与时任少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傅华阳发生争执,两人差点动了手。傍晚,释永信见到那位僧人面有不悦,就劝导道:
“对傅敏(傅华阳)要用佛家的宽容看待,他是有些特点,但能到外面忽悠啊,你能吗?”
听到这话后,僧人立马念了声“阿弥陀佛”,以表示认同。
如他师父所言,释永信是个非常强势的人,在任何时候,他都要把控决策权。他的领导能力,也总是能服众。
2006年,普京访问少林寺。这次接待算是大型接待,每每这种时候,释永信就会在方丈室一坐,哪个环节谁负责,他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的一位弟子曾感叹:
“他不是那种四平八稳的人,你看他有时坐在那里不说话,但一动起来风风火火,果断、迅速,说干就干。”
果敢惯了的释永信,却也曾犹豫彷徨过,那就是面对十多年前“少林寺上市”的抉择时。对于释永信而言,这次抉择,无疑于一场“生存还是毁灭”的大抉择:一旦上市,少林将拥有上千亿资产,可它同时也会失去自主权。
临近最后拍板时,一向淡定的释永信焦虑了,他后来在书里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
“我表面不得不平静,但内心确实非常焦虑: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烧少林寺还要厉害!”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上市了之后,失去少林寺的知识产权,少林寺弘扬佛法的事情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释永信最终阻止了少林寺上市,很多人因此对他好感倍增,他们说:能对抗住这般诱惑,说明他是个真正有修为的僧人,有人甚至因此夸赞释永信“身动心不动”。
释永信
成功阻止少林上寺后,释永信再次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以少林为核心的“商战”中。他的弟子们都知道:他非常忙碌,寺内的事务,“红尘事”,事事他都要操心。
有一次接受采访时,有人问他累不累,他叹了口气后道:
“这位置很辛苦,每天要坚持领众修持,还要关注少林寺的发展,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所以,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自己早点退下来。到那时,我就非常轻松自在了,没有那么多责任了,没有那么多负担了,我会跟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待在禅堂里坐禅,甚至回到山里边去闭关。”
在处理寺内外事务的同时,释永信还在慈善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精力。1993年,少林寺成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2004年,少林寺又建立了少林慈幼院,每年拿出100多万元救助孤儿……
未来,他还要建小学,建职业学校,建敬老院,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救助。在释永信看来:这些,都是他入红尘的意义所在,即度人。
本身自带争议的人,做什么都能引发争议,谁能想到:释永信做慈善,竟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说:“佛教给众生带来的是法益,而不应该是利益”。言外之意是:即便是慈善,也仅仅属于利益的部分,并不能算功德。
面对这一争议,释永信罕见地做了解释,他说:
“少林寺做慈善事业,是为了体现和向社会倡导佛家的慈悲,引导和激励全社会的信徒发慈悲心,做慈善事,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体现。”
如今,针对释永信的各种争议一直不断,可他从来不辩解什么,只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释永信长期上网,他自然知道自己面临多大的争议,也因此,他才在谈到自己“百年后”时说:
“我没想过自己将来能不能进塔林,那是后人的事情,我的是非功过只有历史说了算,我只想着把现在的事做好就是了。”
现在的事,释永信做好了吗?这个问题,释永信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世人的答案如何,他似乎也并不那么在意。
抛开“离经叛道”的因素:释永信执掌少林寺的30多年里,少林寺脱胎换骨成为天下佛教圣地,中国文化,也因为少林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得到弘扬,他自己,也完成了人生修行中的数次飞跃。
不可否认:最不像和尚的释永信,对少林寺的贡献,当今世上无人可及。
释永信对“得到”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世间的得到,靠的都不是执着,而是“放下”。对此,他曾在谈到自己出家的目的时,做过详细的阐述:
“我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解决个人何处来何处去的问题,通过出家,来验证自己的人生。所以,僧人要看破生死关,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够成就大事业,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
可许多人却在听了他这番话后再次质疑道:“释永信师父放下了生死的执念,却没有放下行正师父临终时让他振兴少林的嘱托,说起来也终究是还有执念、未曾明心见性啊!”
对于这种质疑,释永信依旧保持着缄默。或许,在他眼里,世间的所有声音,都如佛家所言:皆是虚妄吧!
末尾附上释永信的一句名言:别胡思乱想就是禅。
文章评论